与您分享每日精彩 更多动态尽在一涵

咨询热线

15038364140
一城一卷 礼遇中原 | 河南十八地市刺绣伴手礼之信阳、周口等六城篇

继汉魏故都的雄浑、牧野大地的古奥之后,我们“河南十八地市手工刺绣卷轴画”的旅程,也跟随着文明的足迹,自然地向南铺陈、向东蔓延。中原的风物,从来不止一种模样。

此刻,让我们共同展开这系列的最后六幅篇章——信阳、周口、驻马店等城市的故事,即将在绣布上华彩绽放。这组绣卷,将为我们呈现一个更为湿润、更为多元的河南,那里有茶的清香、河的浩荡与深厚的文化积淀。它们将与之前的十二幅画卷一起,共同织就一幅完整而辉煌的中原文明长卷。
河南十八地市之手工刺绣卷轴画《信阳》

这幅绣卷上,孔子身着传统服饰,发髻高束,长须飘逸,屹立于山峦云雾之间,遥望晨光。这一形象,深刻关联着信阳在楚文化中的特殊地位。据《孔子家语》等古籍记载,孔子周游列国时,曾自陈蔡入楚,到达负函(即今信阳境内),在此留下了“孔子南巡”的圣迹。绣卷以信阳的灵山秀水为背景,不仅绣出了圣人博大的人文情怀,更绣出了信阳作为中原文化与楚文化交汇地的历史见证。将此卷赠予友人,便是赠出一份融合了圣人智慧与山水灵气的珍贵祝福。
河南十八地市之手工刺绣卷轴画《周口》

这幅绣卷以“羲皇故都”点题,并辅以“宛丘·陈州·龙都”这些见证历史的古称,昭示着周口淮阳作为中华文明肇始之地的无上荣光。画面中,人文始祖伏羲手持八卦,骑乘灵龟,背景山水环绕,古建筑巍然屹立,艺术地再现了“河出图”的传说与伏羲画卦、一画开天的创世功绩。淮阳古称宛丘,正是太昊伏羲氏之都,被誉为“华夏龙都”,数千年来香火不绝。这幅作品,将周口深植于血脉的根脉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,是一份承载着文明起源与始祖智慧的至高献礼。
河南十八地市之手工刺绣卷轴画《驻马店》

这幅绣卷上,嫘祖手持桑叶与蚕茧,衣袂翩然,宛若飞天。这一画面,铭刻着驻马店西平作为黄帝正妃嫘祖故乡的荣耀。据《史记》等典籍记载,嫘祖发明植桑养蚕、缫丝制衣,让华夏先民告别茹毛饮血,开创了灿烂的丝绸文明。绣卷以桑蚕元素点睛,将嫘祖“教民育蚕”的功绩化为可触的丝线艺术,诠释了驻马店作为“丝绸之源”的深远意义。这份绣礼,不仅是对文明始祖的礼赞,更将衣冠文明的温暖与丰饶织入其中,是赠予知礼之人的高雅文化珍品。
河南十八地市之手工刺绣卷轴画《商丘》

这幅手工刺绣卷轴画,绣面上燧人氏正专注地钻木取火,火星迸发——“钻木取火”这一伟大瞬间,直指商丘作为“火祖”燧人氏陵墓所在地与火文化发祥地的历史地位。人工取火的掌握,是人类告别蒙昧、迈向文明的第一次伟大革命。商丘,正是这启迪智慧的文明之火最初点燃之地。这份绣礼,蕴含的是光明、智慧与开拓的精神起源,寓意着希望与新生。
河南十八地市之手工刺绣卷轴画《济源》

“愚公移山”的故事源于济源的王屋山。绣卷中,老者持斧开山的坚毅形象,出自《列子·汤问》,已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、持之以恒的精神象征。这幅作品,绣的不仅是古老的传说,更是济源这座城市所代表的“人心齐,泰山移”的奋斗基因。它将一个民族面对自然险阻时不屈的意志力化为永恒的艺术形象,是一份能够激励人心的力量之礼。
河南十八地市之手工刺绣卷轴画《南阳》

这幅手工刺绣卷轴画,以“医圣仲景”为主题,展现了张仲景骑牛行医的经典形象。画面中,医圣手持《伤寒杂病论》医典,背负药篓,背景映衬着巍峨的医圣祠建筑群,生动再现了他辞官归乡、遍访民间、悬壶济世的感人场景。南阳作为张仲景故里,至今保留着完整的医圣祠古迹,传承着“医圣祠前拜先师”的千年传统。这幅绣卷将"坐堂行医"的典故与中医药文化完美融合,作为伴手礼,它既是对健康平安的美好祝愿,更是对“大医精诚”精神的时代传承。

从伏羲画卦到愚公移山,从嫘祖始蚕到医圣济世,这六幅收官之作,绣的正是华夏文明最古老的起源与最核心的精神。当十八地市的画卷终于合璧,一幅完整的、波澜壮阔的“何以河南”长卷,便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。

将其带回家或赠予友人,已不仅是赠送一份工艺品,更是传递一份文明的薪火、一种不朽的精神,是为这趟贯穿中原的文化之旅,画上最圆满的句号。

— — 河南十八地市刺绣卷轴系列 · 全卷终 — —

【相关推荐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