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您分享每日精彩 更多动态尽在一涵

咨询热线

15038364140
一城一卷 礼遇中原 | 河南十八地市刺绣伴手礼之许昌、新乡等六城篇
当郑州的巍峨、开封的梦华、洛阳的神韵...,随着第一幅六城画卷的收起而暂留心底,我们对于中原的探寻却远未止步。今天,我们即将展开“河南十八地市手工刺绣卷轴画”的第二篇章,让许昌、新乡、焦作、漯河、濮阳、三门峡,这六个风格各异的城市故事,在方寸绣布上接续上演。这是一场贯穿中原的审美旅程,每一针,都是对城市灵魂的一次叩问;每一线,都是对风土人情的一次复刻。
河南十八地市之手工刺绣卷轴画《许昌》
河南十八地市之手工刺绣卷轴画《许昌》
这幅手工刺绣卷轴画,将“汉魏故都”的魂魄绣于其上。曹魏古城的恢弘背景前,魏武帝曹操的绣像气韵生动。这里曾是东汉最后的都城,曹魏基业的起点,建安文学的生发之地。丝线穿梭间,仿佛能听到官渡之战的回响,看到那一段英雄辈出的慷慨岁月。这幅《汉魏故都》卷轴画作为许昌特色伴手礼,是一份沉甸甸的三国情怀。
河南十八地市之手工刺绣卷轴画《新乡》
河南十八地市之手工刺绣卷轴画《新乡》
“牧野洋洋,檀车煌煌”,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,其主战场就在今天的新乡境内。这场一战定鼎的战役,标志着商周的更替。这幅手工刺绣卷轴画,以《封神演义》中姜子牙的神化形象,再现这场决定华夏文明走向的史诗战役,将新乡这片土地承载的厚重历史,化为色彩浓烈的奇幻画卷,作为特色伴手礼,意蕴非凡。
河南十八地市之手工刺绣卷轴画《焦作》
河南十八地市之手工刺绣卷轴画《焦作》
焦作古称“山阳”,明清时期为“怀庆府”治所,这片土地被誉为神农故里,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。这幅手工刺绣卷轴画,画中神农氏怀抱嘉禾的形象,正是对他“创耒耜、教稼穑”功绩的永恒纪念。此地名与先祖功绩交织于绣面上,既彰显了焦作在中华文明谱系中的源头地位,也将丰收与安康的美好祝愿蕴含其中,寓意深长。
河南十八地市之手工刺绣卷轴画《濮阳》
河南十八地市之手工刺绣卷轴画《濮阳》
濮阳,是“中华第一龙”的出土之地,被誉为“华夏龙都”。同时,它更是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都城所在,史称“颛顼之墟”。这幅手工刺绣卷轴画,画面中“中华龙乡”石碑与颛顼帝石像、古朴城楼相得益彰,将远古帝王的功绩与龙文化的起源紧密相连,用丝线证明了濮阳不仅是龙的传人信仰的源起之一,更是华夏民族血脉的深远根脉,可以说是一件能追溯华夏血脉源流的厚重文化礼品。
河南十八地市之手工刺绣卷轴画《漯河》
河南十八地市之手工刺绣卷轴画《漯河》
在漯河舞阳县贾湖遗址,出土了距今约八千多年的“贾湖骨笛”,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七声音阶乐器,改写了世界音乐史。这件国之瑰宝,是漯河独一无二、无可替代的文化名片。这幅手工刺绣卷轴画,让这支沉睡千年的笛子与象征祥瑞的仙鹤共舞,也绣出了漯河作为中华礼乐文明重要起源地的深邃与浪漫。
河南十八地市之手工刺绣卷轴画《三门峡》
河南十八地市之手工刺绣卷轴画《三门峡》
“老子出关”是中华文化史上一个永恒的瞬间。这幅手工刺绣卷轴画生动捕捉了道家始祖老子骑青牛、涉函谷的场景。据传,正是在三门峡的函谷关,他留下了千古绝唱《道德经》五千言。这一绣,绣出了一位哲人探寻天道的决然,也绣出了中华智慧走向世界的开端。这幅充满哲思与仙气的作品,是启迪智慧、寄托祝福的独特好礼。
针为笔,线为墨,绣尽河南千古风流。这不仅仅是一系列刺绣艺术品,更是承载着中原大地独家记忆的“文化伴手礼”。将它们带回家,是将一段历史悬于厅堂;将它们赠予他人,是送上一份最深挚的中原情意。更多城市画卷,即将陆续为您展开。
【相关推荐】